主持人 張曉昀 教授

Director - Prof. Hsiao-Yun Chang

經歷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                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系主任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醫學委員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秘書長                          

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                        副主編

台灣運動物理治療學會                        監事

運動教練科學期刊                                領域編輯

台中市物理治療師公會                        理事長

富邦公牛棒球隊                                    特約物理治療師

MLB紅襪隊球員發展訓練中心           訪問學者


學歷

國立體育大學         體育研究所運動保健組   博士
國立體育大學         運動科學研究所                碩士
國立高雄醫學院     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組   學士

學科專長

  • 運動生物力學
  • 運動醫學
  • 運動護具開發
  • 高階徒手治療
  • 治療性貼紮
  • 不穩定運動訓練
  • 運動治療

專業證照

物理治療師 (物字第000418號)
運動傷害防護員證 (第922033號)
教育部審定副教授 (副字第022386號)
主治物理治療師 (主治字第10385號)
Manual Concepts: Education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Mobilis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YMCA Personal Training Instructor
YMCA Group exercise instructor
Anatomy Train 
Visceral Manipulation I
Neurokinetic Therapy Seminar 
Craniosacral therapy I & II 
Dynamic Taping level 1 & 2
Kinetic Control- Movement Solution One
Fascial Fitness Introduction course and trainer course 
Blood Flow Restriction course

優秀表現

2011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暨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 
          通德棒球優秀論文獎
2012 國際運動教練訓練科學研討會 優秀論文獎(口頭發表)
2012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暨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
          優秀論文獎(海報發表)
2013 韓國婦女發明展金牌
2014 韓國婦女發明展金牌
2015 第五屆運動科技論文競賽佳作
2015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暨運動表現研討會優秀論文獎特優
2015 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特優論文
2015 教育部體育署「我是運動創業家」運動服務業創新創業競賽
          學生組佳作
2016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優秀論文獎佳作(海報發表)
2017 第七屆運動科技論文競賽佳作
2018 第八屆運動科技論文競賽佳作 
2018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優秀論文獎佳作(海報發表)
2019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優秀論文獎佳作(口頭發表發表)

第一屆大專體育學刊暨研究獎助得獎論文
95學年度國立體育學院傑出學生獎
行政院體委會95年度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特優獎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96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優良海報獎
教育部體育署103年度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甲等獎勵
教育部體育署106年度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甲等獎勵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00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研究創作獎指導教授

                                    專利


張曉昀、張耘齊、李元淵、王淳厚、葉純妤。結合後足鞋墊之足踝護具。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451950號。

張曉昀、李元淵、張耘齊、葉純妤、王淳厚。可限制遠端腓骨前移之踝部護具。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451951號。

葉純妤、張曉昀。關節復健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458211號。

劉虣虣、賴大渭、張曉昀、陳佳言、楊敏雄、陳秋結。互動感測復健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I474851號。

傅書毅、李凌岳、張曉昀、葉純妤、陳坤鍾、陳重年。可產生肌肉夾捏及上提效果之彈性護帶。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483777號。

陳坤鍾、葉纯妤、張曉昀。可記錄往復運動資訊的關節運動暨復健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481719號。

張曉昀、葉純妤、李凌岳、傅書毅。助行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530149號。

科技部 (國科會) 計畫案

利用動態量化之落地錯誤評分系統探討不同性別運動員下肢二維關節角度之差異

計畫主持人;2021/08/01-2022/07/31;補助金額約 110萬 

個人化矯正運動處方自動篩選與設計系統開發與應用於運動健身產業 

計畫主持人;2019/08/01-2021/10/31;補助金額約 190萬 

自動化功能性動作評估系統及核心能力評估對不同運動型態運動員姿勢及動作對稱性之比較 

計畫主持人;2018/08/01-2019/08/31;補助金額約 98萬 

肌內效貼紮之抑制與促進貼法對運動員的小腿肌肉協調性、肌肉硬度、感覺功能、及功能性動作之影響:神經肌肉與感覺因素之探討 

計畫主持人;2017/08/01-2018/10/31;補助金額約85萬 

開發用於肌少症評估與訓練之穿戴式多通道無線肌電訊號量測系統 

協同主持人;2017/08/01-2018/07/31;補助金額約59萬 

發展與驗證新式下背痛運動員核心肌群評量方式及貼紮之效應 

計畫主持人;2016/08/01-2017/07/31;補助金額約68萬 

扁平足生物力學評估與足部輔具之開發--子計畫三:扁平足患者步行疲勞問題及利用3D列印客製化鞋墊之功效探討 

協同主持人;2016/08/01-2017/10/31;補助金額約75萬 

盂肱關節內旋活動度缺損對軀幹在投擲時產生的代償影響 

協同主持人;2016/08/01-2017/10/31;補助金額約61萬 

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中老年個人化運動建議系統

協同主持人;2016/08/01-2017/07/31;補助金額約50萬 

肌內效貼紮與睡眠者伸展對於棒球選手肩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本體感覺、與肩峰下空間之影響

計畫主持人;2015/08/01-2016/07/31;補助金額約85萬 

輔具產品發展聯盟(1/3)(104-2622-E-040-003-)

協同主持人;2015/02/01-2016/01/31;補助金額約250萬 

產學合作案

高齡健康風險與賦能規劃研究

計畫主持人;2020/11/01-2020/12/31;補助金額 30萬 

補助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

姿態檢測動作設計

計畫主持人;2020/10/01-2020/12/18;補助金額 30萬

補助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 

肌力運動姿勢評估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2019/10/01-2019/11/30;補助金額 37萬

補助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  

協助體適能系統建構

計畫主持人;2018/03/01-2018/07/31;補助金額8萬

補助機構:拉斯威爾健康科技公司  

AQ品牌小腿套、大腿套、腳踝套功能測試

計畫主持人;2016/12/01-2017/02/28;補助金額10萬

補助機構:威寰上海貿易公司  

給力裝置委託測試

計畫主持人;2015/11/01-2015/12/31;補助金額約25萬

補助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  

互動式復健膝護具系統穿著穩定性及人體動作感測效度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2014/03/01-2015/02/28;補助金額約40萬

補助機構:重維復健用品有限公司 

其他計畫案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協同主持人;2021/04/01-2022/12/31

補助機構:教育部

國外期刊審查委員

Created with Sketch.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cta Gymnica 
Advances in Medical Science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Sports Biomechanics 

國內期刊審查委員

Created with Sketch.

運動表現期刊
體育學報
華人運動生物力學
大專體育學刊
運動生理與體能學報
運動教練科學

學術論文



SCI、SSCI、AHCI 論文

Lo CL, Hsueh YH, Wang CH, Chang HY*. Comparison of the Acute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and Sleeper Stretching on the Shoulder Rotation Range of Motion, Manual Muscle Strength, and Sub-Acromial Space in Pitchers with Glenohumeral Internal Rotation Deficit. Medicina 2021, 57(2), 102. (SCI, Impact Factor: 1.205, Medicine (miscellaneous) (Q3). https://doi.org/10.3390/medicina57020102 *通訊作者

Chang YC, Chang HY, Ho CC, Lee PF, Hsieh XY, Tsai MW, Chou LW*. Effects of 4-week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on Sport Performance in College 800-Meter Track Runners. Medicina, 2021, 57(1), 72. (SCI, Impact Factor: 1.205, Medicine (miscellaneous) (Q3). DOI: 10.3390/medicina57010072

Lao CK, Wang BL, Wang, RS, Chang H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ports Smart Bracelet and Multi-Component Exercise Program on Exercise Motivat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Macau. Medicina, 2021, 57(1), 34. (SCI, Impact Factor: 1.205, Medicine (miscellaneous) (Q3)doi:10.3390/medicina57010034 
 

Chang HY, Chang YC, Cheng SC, Wang CH*.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rfoot Medial Wedge Intervention on Balance for Athlete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Medicine. 2019 June; 98(26):e16217. (SCI, Impact Factor: 2.028, Medicine General and Internal: 56/154, 36.4%, Q2)


Yeh TT, Chang HY, Ju YY, Chen HY. The use of a dual-task paradigm to identify superior sensory organisation ability in rhythmic gymnast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9 Apr;37(7):772-778. (SCI, Impact Factor: 2.733, Sports Sciences: 21/97, 21.6%, Q2)doi: 10.1080/02640414.2018.1526759


Chang HY, Huang YH, Cheng SC, Yeh CY, Wang CH*. Prophylactic Kinesio Taping Enhances Balance for Healthy Collegiate Players. 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2018;58(5):651-658 (SCI, impact factors: 1.120, Sports science: 78/97, 80%)


Chang BF, Liu CC, Chang HY*. The Characteristic of Shoulder and Hip Rotation Range of Motion in Adolescent Tennis Players. 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2018;58(4):450-456 (SCI, impact factors: 1.120, Sports science: 78/97, 80%) *通訊作者


Chen HY, Chang HY, Ju YY, Tsao HT. Superior short-term learning effect of visual and sensory organisation ability when sensory information is unreliable in adolescent rhythmic gymnast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017; 35(12): 1197-1203. (SCI, Impact Factor: 2.733, Sports Sciences: 21/97, 21.6%, Q2) 



TSSCI、THCI、EI、ISI 論文

張鳳儀、錢桂玉、王恩慈、張曉昀、陳韋翰(2021)。划船機氣壓坐墊對軀幹晃動與核心肌群之影響。體育學報。

吳宗訓、周昆佑、張銘仁、許晃嘉、張曉昀*(2018)。不同跳躍訓練方向的增強式訓練對於運動員下肢跳躍能力與敏捷性的效果。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15(1): 43-50。 *通訊作者


洪敏豪、張曉昀、洪佳翎、羅瑭勻、黃鉢登、張家豪(2018)。模擬擊球對羽球側向跳下肢落地的動力學效應。體育學報。51(2): 199-210。


張曉昀*、江宛臻(2017)。新式腳踝護具對腳踝扭傷運動員之平衡表現與疼痛的影響。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14(2): 22-29 *通訊作者


方思睿、陳思翰、陳君瑜、張曉昀* (2017)。比較不同包覆面積之運動機能褲對平衡及運動能力的效果。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14(1): 28-35 *通訊作者 

Chen HY, Chang HY, Ju YY, Tsao HT. Two assessment tools for sensory organization ability in adolescent rhythmic gymnasts. 體育學報。2017, 50(3): 327-337 

 

科技部評比第三級期刊論文

黃子涵、宮若語、張耘齊、林昀徵、張曉昀*(2021)。運動員核心能力與膝關節傷害之關係。 運動教練科學。*通訊作者

張曉昀*、薛雅馨、黃子涵(2019)。輕度下背痛運動員執行核心運動之身體晃動及核心肌群肌電活化。運動教練科學。53: 37-53 *通訊作者

張曉昀, 鄭世忠*(2017)。肌內效貼紮之促進與抑制貼法對於運動員腓腸肌肌力及踝關節活動度的影響。運動教練科學。47:109-119

張碧峰、劉佳哲、張曉昀*(2017)。動態平衡能力及肩關節肌力與棒球投手投球表現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45:1-11 *通訊作者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或學術性演講

Kun-Yu Chou, Hsiao-Yun Chang, Shih-Chung Che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Range of Motion of Shoulder and Trunk in Young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 ISB/ASB 2019 congress. July 31-Aug 4; Calgary, Canada


Hsiao-Yun Chang,*, Shih-Chung Cheng, Ya-Hsin Hsueh. Grade Comparison in functional movements screen for volleyball and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ISB/ASB 2019 congress. July 31-Aug 4; Calgary, Canada


Chu-Ling Lo*, Hsiao-Yun Chang. The Effect of Facilitation and Inhibition Methods of Kinesio Taping on Leg Muscles Hardness and Pressure Pain for Healthy Athletes. ISB/ASB 2019 congress. July 31-Aug 4; Calgary, Canada


Ya-Sheng Chen *, Chien-Hao Kuo, Hsiao-Yun Chang. The Effect of Kinesio Taping on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for Healthy Athletes. ISB/ASB 2019 congress. July 31-Aug 4; Calgary, Canada


Wang CC, Cheng SC, Chang HY*. No effect of elastic taping on body stability for athletes with mild lower back pain. 2018 KNSU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aching Science. Oct. 24-25, 2018; Seoul, South Korea: 40


Chang HY*, Cheng SC, Chen CH. The joint range of motion for upper-limb depended and lower-limb depended athletes in functional movem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volleyball and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2018 KNSU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aching Science. Oct. 24-25, 2018; Seoul, South Korea: 129


Chang HY,* Hsueh YH, Lo CL. Automatic Image-Capture and Angle Tracking System Applied on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for Athletes.1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Invention (IEEE ICKII) 2018. July. 23-27; Jeju Island, South Korea:

Lo CL, Cheng SC, Chang HY. The body sway and stability while performing 7 core muscles movements for athletes with mild lower back pain. 22th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Congress. July 5-9, 2017; Essen, Germany: 588.


Wu DR, Chow HW, Liao Y, Chang HY. User behavior analysis of outdoor fitness equipment. 22th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Congress. July 5-9, 2017; Essen, Germany: 425. 

 

國內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或校外學術性演講

沈婕、陳正鑫、張曉昀*。自動化Y字平衡檢測系統之同時效度與再測信度驗證。2021 年運動競技與健康促進趨勢學術研討會。(2021/06/19) 口頭發表

王智彥、葉純妤、張曉昀。肌張力儀作為檢測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肌肉收縮特徵之再測信度。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口頭發表(優秀論文獎佳作)

林昀徵、林漢偉 、黃祥龍、林勃辰、薛雅馨、張曉昀。以自動化功能性動作評估系統比較不同性別健康人之動作型態。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口頭發表

林冠伃、沈培德 、楊迎春、楊高隆、張曉昀、莊秉欽、唐笠馨、林儀佳。女性胸部於跑步過程中之晃動及變形之運動內衣性能比較。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口頭發表(優秀論文獎佳作)

劉川楓、何金山、張曉昀。利用超音波掃描儀檢測胸大肌厚度之施測者間信度。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海報發表

蔡忠翰、林謙如、張曉昀。大專游泳選手在功能性動作檢測之肩關節角度、總分與肩關節活動度之關係。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海報發表

沈婕、張曉昀。不同動態平衡能力檢測方法之信效度:系統性文獻回顧。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海報發表(優秀論文獎佳作)

許惟捷、張曉昀。智慧型手機APP測量踝關節活動度與本體感覺位置覺誤差的運用。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海報發表。

林育墩、張曉昀。比較簡易型關節量測尺與智慧型手機APP在測量腿後肌柔軟度之差異。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海報發表。

方威皓、王智彥、張曉昀。使用肌肉張力儀評估上肢肌肉收縮特性之施測者間信度。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海報發表(優秀論文獎佳作)

杜曉芸、黃子涵、張曉昀。探討動態貼布對於運動生物力學之效益:系統性回顧。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海報發表

沈婕、周郁翔、張曉昀。不同核心訓練器材對核心肌群的活化差異:前導性實驗。2020 第14屆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年會暨國際運動科學研討會。 (2020/11/14) 海報發表

Cheuk-Kei Lao, Richard S. Wang, Bing-Long Wang, and Hsiao-Yun Chang.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ports Smart Bracelet and Multi-component Exercise Program on the Exercise Motiv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in Macau. ACPT Congress 2020. 24-25, OCT; Macau, China. 

杜曉芸、陳秋燕、王翔星、張曉昀。大專甲組射擊選手之足壓中心變化及重心分配與成績之關聯。2020 國際運動生理暨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國立體育大學,桃園。(2020/06/13)口頭發表(優秀論文獎)

郭千豪、吳婉鈴、張曉昀。Comparis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re Stability Assessment. 第13屆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劍潭活動中心,台北。(2020/01/04-05) 口頭發表


林羿欣、張曉昀。肌內效貼紮應用於圓肩姿勢矯正之系統性回顧。第13屆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劍潭活動中心,台北。(2020/01/04-05) 海報發表


王佩瑜、張曉昀。呼吸控制與核心穩定的影響之系統性回顧。第13屆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劍潭活動中心,台北。(2020/01/04-05) 海報發表


蔡忠翰、張曉昀。比較不同性別大專學生在功能性動作檢測的差異。2019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暨運動與健康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高雄。(2019/11/16) 口頭發表


張曉昀、吳玠林、王思偉、龔榮堂。手肘動態關節貼紮及鬆動術輔助大學棒球野手尺側副韌帶撕裂之治療:個案報告。2019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暨運動與健康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高雄。(2019/11/16) 海報發表


王智彥、郭千豪、張曉昀。肌內效貼紮方向與肌肉疲勞對於運動員姿勢控制的效益。2019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暨運動與健康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高雄。(2019/11/16) 口頭發表/優秀口頭論文獎


王智彥、張曉昀。大學體育術科考試現場急性傷害調查。108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體育運動學術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嘉義。(2019/04/26) p57海報發表


周昆佑*、張曉昀。動態貼布對輕度下背痛運動員之核心肌群活化之效應。2018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新竹。(2018/12/15) p124海報發表


周昆佑、張曉昀*。肌內效貼紮之抑制與促進貼法對健康運動員下肢感覺功能之影響。2018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新竹。(2018/12/15) p110海報發表/優秀海報論文獎